根据行业协会统计,压缩机全行业根据76家会员企业上报数据显示,2014年度实现销售收入1690525万元,同比下降3.3&,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6个百分点。主营业务成本1306978万元,同比下降2.62%,企业运营整体效益下降。76家企业中,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的企业占37家,其中,下降20%的企业达19家。
10年来,螺杆机厂家不断 刷新价格底线,甚至出现“零首付”、减配等一个个”创新”的营销策略,却很少有人认真评估一下这些激进做法给代理商带来的风险和伤害。
规则重建:亡羊补牢,为时未晚?
中国压缩机市场已经连续4年出现增速下滑,也许还这场危还会继续。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,我们是否思考过: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次压缩机市场的大萧条?亡羊补牢,未为晚也。如果我们不汲取教训,即使侥幸度过了这次危机,下次危机中我们仍然会犯同样的错误,同样在劫难逃!
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刚刚降至7%,压缩机行业就感受到严冬的寒冷,可这一增长速度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已是一种奢望,事实上,2014年中国的销量仍然占据世界最大的压缩机市场。为什么国外压缩机企业在低于2%的经济增长环境下仍然能够生存和发展,而我们在7%的经济增长环境下却难以生存?造成当前危机的原因并非发展速度放缓,而是我们打破了压缩机市场的生态平衡,就像我们曾经毁掉的渔业和森林资源一样。我们不仅毫无理智地投资了大量过剩产能,选择了激进的信用销售模式,在市场下滑时甚至把大量部件总成低价卖到配件市场套现,寅吃卯粮,扼杀了压缩机的后市场!
国外压缩机成熟市场也会采用信用销售模式,但那些国家有完善的信用控制体系,而且贷款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纯粹的商业行为,银行有专业的人员对客户的资质和资产进行评估和审核,出现还款逾期将由银行来进行催收或走法律程序。中国的商业环境与国外成熟市场不同,在一个缺少完善信用体系的国家,选择激进的信用销售模式,过度地利用金融杠杆必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。如果我们不总结经验教训,不分析这次危机产生的根源,不放弃错误的做法,我们就可能会重蹈历史覆辙。
当舟山渔场的渔民“敲咕捕鱼”时,如果有人不做,黄鱼就被别人捕光了!当压缩机行业有人提出零首付之类的疯狂营销举措时,总有其他企业跟风,并不是他们不知道其中的风险,而是他们害怕生意被别人抢走了!这种非理性、随大流的营销风气不改变,行业的未来也将变得暗淡。因此,重建压缩机行业的生态环境和发展规则是行业的当务之急。
乔伊·莱曼在《目的故事》一书中指出:世界上最棒的公司都是那些拥有崇高目的的公司,希望公司所做的一切能让世界变得更。现阶段,压缩机行业企业最大的问题是将利润作为企业的唯一追求,将行业的发展演变成一场急功近利、不择手段和逐利扩张的竞赛。缺少社会责任感,不去充分考虑行业的生态平衡和健康发展,这恰恰是中国压缩机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。